孩子上初中今后马上面临着青春期,青春期的特点就是逆反,你想让他这么做他偏不这么做,初一、初二的孩子是“油盐不进、刀枪不入”,几乎无法教育。可是如果问题解决不了,将来能够就是差生,差生走向社会是不会成功的。
一、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
(-)学习无计划
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确保。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,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,缺乏主动的安排。因此,看什么、做什么、学什么都心中无数。他们总是考虑“老师要我做什么”而不是“我要做什么”。
(二)不会科学使用时间
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。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,把自己的学习、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。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,常常加班加点,但忙不到点子上,实际效果欠安。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,他们常常诉苦:“每天上课、回家、吃饭、做作业、睡觉,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?”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,临到考试手忙脚乱。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使用时间的反映。
(三)囫囵吞枣,死记硬背
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,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。它不需要理解,不讲究回忆方法和技巧,是最低形式的学习。它常常使回忆内容相互混淆,而且不能持久回忆,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,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,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。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:“谢天谢地,考试总算结束了。现在我能够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。”
(四)不能构成常识结构
常识结构是常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,也就是指常识经过学生输入、加工、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构成的有序的安排状态。构建一定的常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。如果没有合理的常识结构,再多的常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,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。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,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,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常识间的联系,没有构成相应的常识结构。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,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,致使常识基本上处于“游离状态”。这种零散的常识很简单遗忘,也很简单张冠李戴。
|